|
“腰椎伸展器,木船、木吉他民歌餐廳接踵倒闭,現在在台北市中間已难觅民歌餐廳的身影……”一则不惹人注目标消息,勾起一段难忘的回想。
民歌餐廳台北當鋪,,是一代台灣人心中不成或缺的温情影象,是子弟歌迷心憧憬之的音乐传奇,是正在消散的風光。两年前運動彩券單場,在台驻點時代,我曾有幸相逢台北最後的民歌餐廳——“木吉他”。
風行一時出巨星
在霓虹闪灼、招牌林立的台北西門町,“木吉他” 的牌子不算显眼。拾级而上,穿過照片墙,推開門,歌声和乐声流水般倾注而出;關上門,西門町的喧闹和浮華便留在死後。作旧的粗拙墙壁,木质的桌椅,泛黄的老照片,恰是想象中的民歌餐廳样子。不是周末,餐廳里人未几也很多,透過拱形隔绝距离,只见一名身着白衣的女子,坐在高高的琴凳上,自弹自唱,脸色清凉。一旁的小黑板上写着:18:30—21:00 藝術家:江玉如。灯光朦胧,烛影摇摆,辦事生往返穿梭,给主顾奉上简略的西餐和饮品,给歌者奉上主顾填好的點歌单。
“上個世纪70年月,台灣民歌活動如火如荼,民歌餐廳也風行一時。固然,台灣所谓民歌,與大陸的民歌觀點分歧,寄义难以一句话说清,夸大原創,校园民谣算是此中一部門。曩昔,‘木船’和‘木吉他’等知名的民歌餐廳台下坐着两种人,一种是纯用饭听歌的,另外一种是唱片公司的星探。從民歌餐廳驻唱起步,终极成為巨星的歌手不在少数,以是民歌餐廳又被称為‘歌坛巨星的摇篮’。”同去的台灣朋侪奉告咱们。
昔時享有盛名的“木船”民歌餐廳全盛時代有14家连锁店,其出資举行的民歌大赛,從1974年始持续辦了14届,選出了张雨生等乐坛奇才,李宗盛、周華健等歌坛年老多数在“木船”的舞台上锻炼過。跟着期間的變迁,KTV等文娱情势的呈現,使民歌餐廳大受打击,日渐残落。2003年9月,几近是民歌代名词的“木船”最後一家餐廳也關門毕業。那時的媒體报导写道:“關門那天,每张桌子都坐满了老客人,舞台上同時挤了9位歌手,待了20腎虛怎麼辦,年的厨房姨妈哭得稀里哗啦的。” |
|